- 第8節(jié) 4種常見的敲擊對象
-
在前面,我們敲擊的對象是憤怒的情緒。本書中,我們會提及從EFT中獲益的很多事件,如肥胖、情感關系、財務等。無論具體事件是什么,它都是我們敲擊的“對象”。在敲擊過程中,敲擊對象的不同層面會逐步展現出來。通常情況是,你開始敲擊某個對象,后來卻發(fā)現更深層的東西。例如,朋友的議論讓你很生氣,當你針對這一憤怒情緒進行治療并將它清除后,接下來卻進入了另一個不同的層面,比如憂傷,可能將憂傷清除后你又會發(fā)現,實際上你是在埋怨自己:當她粗魯地對待我時,為什么不站起來跟她理論?就這樣層層深入進去,直到問題完全解決。這樣一層層地治療起初可能有些枯燥,但現實情況是,情感的、軀體的、精神的經歷往往有多個層面,只有把事情的每一個層面都找到,我們才有可能徹底清除它。
剛開始敲擊治療時,選擇什么作為敲擊對象呢?最常見的4種敲擊對象是癥狀/表現、情緒、事件和束縛性信念。在接下來的幾節(jié)里,我們會一個個地討論。
為了幫你找到敲擊對象,我想給你看一幅很有創(chuàng)意的示意圖。它是我的朋友EFT專家林賽·肯尼(Lindsay Kenny)畫的“敲擊樹”。這幅圖展現了不同種類的敲擊對象。
圖2-2識別你的敲擊對象
癥狀/表現(樹葉):成癮、創(chuàng)傷后應激障礙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肥胖、哮喘、自我阻礙、軀體疼痛、拖延癥等。
情緒(樹枝):羞愧、內疚、懊悔、拒斥、憤怒、怨恨、悲傷、抑郁、無力感、恐懼、焦慮、緊張等。
事件(樹干):缺乏父母照顧、成長中受人欺負、遭遺棄、受虐待、過度管束、體罰、家庭不和、感受不到支持和關愛、父母酗酒等。
束縛性信念(樹根):“我什么都做不好”“我過得不好”“我不可愛”“我不如別人”“我不重要”“我不夠好”等。
在這張圖中,樹根代表束縛我們的信念,也就是我們關于自己和世界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的看法。樹干代表過往事件,這些事件常常給我們留下心理創(chuàng)傷,并且今天仍然影響著我們。樹枝代表伴隨事件而來的情緒,比如憤怒、悲傷、沮喪和絕望。最后,樹葉代表外部的癥狀和表現,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壓力和緊張。
在本書其余部分,我們會不斷地提及敲擊樹上的各個部分,如針對癥狀,情緒,創(chuàng)傷性事件,或者針對事件背后的信念。大多壓力王事件都具有多個層次,比如,你的身體可能疼痛,情緒又不好,而此兩者又同時源自童年時的某個事件。你可能會發(fā)現,針對敲擊樹的某一部分治療時,樹的其余部分也會得到治療。例如,針對代表束縛性信念的樹根進行敲擊治療后,代表癥狀和表現的樹葉也會得到治療。
-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
-
- 發(fā)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
-